“高含金量”中期成绩!国寿寿险转型成效明显,浮动收益产品占比同比增超45个百分点,个险银保多元渠道实现质效公司动态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量质齐升、效速兼取”的半年成绩单。多项核心指标持续领先行业,包括总保费、销售队伍规模、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等均稳居市场第一。
这样一份“含金量高”的成绩单,正是中国人寿寿险近年来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推进系统性转型的成果。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市场环境与行业深度转型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所有市场主体的共同命题。中国人寿寿险能在复杂化环境中行稳致远,与其在资产负债联动,产品与服务供给,渠道改革和科技赋能等多方面持续进行的精细化改革密切关联。
尽管在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人寿寿险的管理层依然对行业和公司的前景坚定看好。在8月28日举办的年中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寿险总裁利明光直言道:“支撑寿险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底气,正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利明光表示:“中国人寿寿险已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做好新产品储备、人员培训等准备,能敏捷应对调整,预定利率下调对公司影响有限,预计本年度公司将实现较快的价值增长。”
史上最好中期成绩:新业务价值大涨20.3%,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再次以稳健增长的业绩数据,展现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大韧性与战略执行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实现总保费收入达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在内含价值方面,中国人寿寿险突破1.48万亿元,继续巩固其行业龙头的地位。总资产与投资资产规模首次双双突破7万亿元,分别达到7.29万亿元和7.13万亿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是本期业绩的一大亮点。中国人寿寿险大力推进业务转型,浮动收益型产品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显著提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5个百分点。
作为衡量寿险业的“试金石”指标,新业务价值是当前行业的关注重点,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20.3%,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个险渠道上半年实现总保费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续期保费为3265.63亿元,同比增长10.4%。十年期及以上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45%,业务品质不断改善,客户黏性与业务基础更加牢固。
今年上半年,银保渠道强势复苏,一跃成为多家险企的保费增长主引擎。中国人寿寿险的银保渠道表现也尤为突出,总保费同比大增45.7%,达到724.44亿元。新单保费同比大增111.1%,达到358.73亿元。
投资管理方面,面对低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中国人寿寿险坚持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和长期投资理念,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3.29%;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78%。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成绩表现,中国人寿寿险董事长蔡希良强调了其中的“高含金量”,集中体现了公司上半年工作在战略、转型与发展三大方面的主动而为。而在谈及下半年的发展规划时,蔡希良表示,中国人寿寿险下半年将更加注重效益优先,更加注重长期理念,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并将从三大方向重点把握:
一、挖掘养老、健康、理财领域潜在增长点,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丰富保险应用场景;
二、坚持长周期、跨周期经营,既要保费规模合理增长,更要价值长期稳定,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三、聚焦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加大降本增效、营销体系改革、康养生态建设、科技赋能力度,夯实核心竞争力。
个险强化“客资建队伍”理念,银保合作银行数量破百家:将依托多元渠道优势谋求资源整合实现“1+1>2”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持续持续优化个险、银保、团险和互联网渠道差异化布局,推动各渠道协同发展,发挥多元渠道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2025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利明光进一步明确各渠道差异化定位和发展路径:
个险渠道将继续发挥核心渠道作用,通过营销体制改革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转型,同时推动业务多元发展;
银保渠道已上升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巩固“四行两优”领先优势的前提下加快构建“6+10+N”的均衡渠道布局;
团险渠道需进一步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开展普惠保险的主渠道,持续拓展业务领域;
互联网渠道则作为增量运营试验板块,稳步探索,积极推进。
总体来看,中国人寿寿险各渠道的功能定位和渠道转型方向得到了明晰:个险渠道将聚焦专业化、职业化转型,银保渠道将强化价值贡献和降本增效,团险渠道要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互联网渠道则作为增量板块稳步探索。
作为中国人寿寿险的核心业务板块,个险渠道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价值引领,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个险渠道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分红险实现快速增长,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过50%,成为新单保费的重要支撑。个险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则达到243.37亿元,同比增长9.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队伍质态方面,中国人寿寿险持续推进个险营销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客资建队伍”理念,坚持队伍常态运作,稳固队伍管理阵型,并深耕“优增优育”,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的个险销售人力稳定在59.2万人,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人均产能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渠道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中国人寿寿险保费增长的新兴引擎,银保渠道也在积极推动转型。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有效推进“报行合一”,强化佣金费用管控,扩大银行合作数量突破百家,不断丰富银保产品体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银保业务从单纯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人均产能大幅提升51.8%,渠道效能显著增强。
从数据上来看,快速成长的银保渠道正在实现规模与价值双提升,与个险一道形成中国人寿寿险价值增长的双轮驱动。银保渠道上半年的优异表现,不仅可以为中国人寿寿险带来可观的保费收入,更能通过银行客户的广泛触达,有效扩大公司的客户基础,为未来构建交叉销售和综合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团险渠道方面,中国人寿寿险上半年实现保费144.37亿元,人均产能较上年同期增长6.7%,实现稳步提升。中国人寿寿险通过聚焦短期险业务和专业经营,服务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体现“寿险头雁”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此外,互联网保险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中国人寿寿险上半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达704.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补充。
对于未来渠道的发展,利明光表示:“中国人寿寿险将充分依托广泛的分支机构及多元渠道优势,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客户资源、队伍资源与服务资源,力求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不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负管理为基,业务转型为盾,科技赋能为矛:中国人寿寿险推动行业向集约内涵式发展迈进
当前,保险业的经营逻辑正加速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与效率提升转变。纵观中国人寿寿险,人们看得见的,是业务的有序转型,看不见的,则是公司内部经营理念的升维,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细化经营的全面迭代,无论是深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还是持续发力科技创新等,都成为中国人寿深层蜕变的鲜活注脚。
资产负债管理是中国人寿寿险稳健经营的基石。中国人寿寿险把握行业趋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资产负债管理贯穿经营全流程,通过强化资负联动、优化产品策略、推进渠道转型、加强科技赋能和风控合规等方式,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公司及行业向集约内涵式发展迈进。
中国人寿寿险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通过前瞻性研判和主动管理,动态匹配资产与负债久期,提升在利率波动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韧性。中国人寿寿险总助、总精算师侯晋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提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新业务有效久期缺口由去年同期的2-2.5年缩短至1.5年,负债保证成本显著下降59个基点,使得未来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寿寿险还积极把握市场机会,灵活调整固收资产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稳步增加权益投资规模,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高股息股票等领域投资,权益投资收益同比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波动上升,中国人寿寿险积极把握市场机会,稳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长超过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稳健配置另类投资与创新品种布局,围绕新兴产业、存量资产盘活、绿色转型、黄金等方向开展投资布局,进一步拓宽了资金运用渠道。
业务转型是中国人寿寿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人寿寿险积极应对行业预定利率下调趋势,主动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推动业务向多元化、价值化方向转型,稳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厚长期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推出80余款新产品,构建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产品体系。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的寿险、年金险、健康险三大产品的新单保费比重分别为30.32%、32.01%、33.42%,业务结构韧性显著增强。
中国人寿寿险还立足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结合差异化风险偏好,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中国人寿寿险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商业保险年金业务持续增长,未来责任准备金积累近4万亿元,有效支持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此外,积极推进CCRC养老社区、城心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布局落地,并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
科技赋能是中国人寿寿险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寿险的数字化转型领先行业,早在2009年便提出将科技发展重心由技术上升到数据,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金融新生态,不断夯实数字基座。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数字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理赔平均时效仅0.2天。近日,中国人寿寿险还成功入选了国家数据局发布的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单位,为保险业唯一入选单位。
当前,中国人寿寿险的数字化转型分为“转方式”与“转模式”。“转方式”的重点在于流程优化与效能提升,用数字技术赋能线下队伍,转变销售端和服务端模式,但并不对原有的业务模式做出根本性改变。而“转模式”要更为深入,即要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业务模式,新的业务模式将完全建立在数字化生态之上,而非传统人力队伍,并且能为未来AI技术的持续应用提供天然且稳定的支撑。
“去年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将这种建立在数字化基座上的新模式进行了大规模部署和推进。目前来看成效明显,新模式大幅降低了营销成本,截至目前,由新模式产生的保费已经远超公司在年初对互联网渠道所设定的全年预算。”中国人寿寿险副总裁、首席风险官阮琦评价道,“不过,以数字化为基座的新业务模式与以人力队伍为基座的传统业务模式并非对立,新模式的定位在于成为中国人寿寿险的第二增长曲线,其与传统模式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同,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